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讲法。
物候现象
根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,冬至三候为:“一候蚯蚓结,二候麋角解,三候水泉动”。
一候蚯蚓结
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
二候麋角解
糜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
三候水泉动
此时,山中泉水开始有涌动之势。
节气养生
冬至后,中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,注意保暖;室内要通风换气,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;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,如莲子、芡实、薏仁、赤豆、大枣、银耳等;保持畅达乐观,适当进行锻炼。
农事农谚
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、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,同时要施好腊肥,做好防冻工作。中国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,清沟排水,培土壅根,对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结要抓紧耕翻,以疏松土壤、增强蓄水保水能力,并消灭越冬害虫。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,则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。
冬至农谚
冬至不冷,夏至不热。
冬至天气晴,来年百果生。
冬至节令天,稼接桃李奈。
冬至大白霜,来年谷满仓。
冬至前犁金,冬至后犁铁。
吃了冬至饭,一天长一线。
冬至西北风,来年干一春。
冬至暖,烤火到小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