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,大地复苏、万物萌动,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,也是诗人们最喜爱的主题之一。在这个美好的时节里,让我们一起品味三首经典的春天诗词,感受诗人笔下的春之韵味。
春晓
唐·孟浩然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诗词译文
春天的早晨,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亮,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。想起昨夜的风雨声,不知道又吹落了多少花朵。
诗词赏析
《春晓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抓住诗人早晨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,描绘了一幅春晨绚丽的图景,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、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。首句破题,写春睡的香甜,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;次句即景,写悦耳的春声,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;第三句转写回忆;末句又回到眼前,由喜春翻为惜春。全诗语言平易浅近,自然天成,言浅意浓,景真情真,深得自然意趣。
诗词作者
孟浩然(689年—740年)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称之为“孟山人”。孟浩然生于盛唐,早年有志用世,在仕途困顿、痛苦失望后,尚能自重,不媚俗世,修道归隐终身。曾隐居鹿门山。40岁时,游长安,应进士举不第。曾在太学赋诗,名动公卿,一座倾服,为之搁笔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张九龄招致幕府,后隐居。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,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。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,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。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,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“王孟”,有《孟浩然集》三卷传世。
春日
宋·朱熹
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
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
诗词译文
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,泗水之滨踏青赏春,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。谁都能轻易看出春天的面貌,春风吹得百花开放、万紫千红,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。
诗词赏析
《春日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表面上是描绘春日美景的咏春诗,但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。诗人寄寓于“寻芳”的意象,表达了在乱世之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。诗中的“无边光景”展现出空间的广阔无垠,暗示了诗人对圣道的膜拜和追索。“东风”暗喻教化,“万紫千红”则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。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、“点燃”万物的春风,令人感叹其构思之奇妙。全诗寓理趣于生动的形象之中,诗人以高超的笔法将哲理巧妙地融入诗句,不露痕迹,生动自然。
诗词作者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
江南春
唐·杜牧
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诗词译文
千里江南,到处莺歌燕舞,绿树红花相映,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。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,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。
诗词赏析
《江南春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,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,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,别有一番情趣,同时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。四句均为景语,有众多意象和景物,有声有色,有远有近,动静结合,各具特色。全诗以轻快的文字,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、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,意境深邃幽美,情思含蓄深蕴,千百年来素负盛誉。
诗词作者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这三首诗词各具特色,展现了春天的不同魅力。让我们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,也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考。春天不仅在自然中,更在我们的心中,让我们用诗意去迎接春天的到来。